大腸癌主要是由大腸內的腺瘤瘜肉癌化所造成,因此如能早期發現腺瘤瘜肉予以切除,便可以減少大腸癌的發生,屬於治癒率很高的癌症(1)。根據最新統計,民國108年大腸癌的新增案例數已經超過一萬七千人,平均每37分鐘會多一位大腸癌病患,繼續蟬聯我國癌症發生率第一名(2)

大腸癌初期有什麼前兆嗎?有哪些症狀?

大腸癌初期尚未擴散惡化前,通常沒有明顯症狀,但若出現以下情形,則建議進一步進行檢查,釐清可能的病因,而值得注意的是,以下症狀亦可能由感染、痔瘡、腸躁症所引起(3)

  • 排便習慣改變

  • 血便

  • 如廁時裡急後重

  • 糞便變細

  • 體重減輕

若有三個符合上述症狀,請盡速就醫。

 

大腸癌的自我檢測方法

早期尚未擴散的大腸癌若妥善治療,5年相對存活率高達90%,若癌症已經擴散到結腸外或直腸,存活率便會下降,因此「早期檢查,早期治療」顯得尤為重要(4)。根據我國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研究結果顯示,若是規律每兩年都按時來接受糞便潛血檢查,可以降低35%大腸直腸癌的死亡率。

但糞便潛血檢查是作為篩選普查使用,而非診斷用,若結果呈現陽性,應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在檢查過程如有發現病兆或瘜肉,便可以直接取樣做切片或切除。而政府目前補助50-74歲臺灣民眾每2年一次免疫法定量糞便潛血檢查,可以到全國各地健保特約醫療院所辦理(2)

 

大腸癌分為哪幾期?存活率有多少?

根據2017年美國癌症聯合委員會及國際抗癌聯盟(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Union for International Cancer Control, AJCC/UICC)共同發表的第八版惡性腫瘤的TNM分期,大腸癌直腸癌的分類定義如下(5):

 

  • 原發性腫瘤(T)

    • Tx:原發腫瘤無法評價

    • T0:無原發腫瘤證據

    • Tis:原位癌:侷限上皮內或侵犯粘膜固有層

    • T1:腫瘤侵犯粘膜下層

    • T2:腫瘤侵犯固有肌層

    • T3:腫瘤穿透固有肌層到達漿膜下層,或侵犯無腹膜覆蓋的結直腸旁組織

    • T4:腫瘤穿透腹膜臟層或粘連於其他器官或結構

  • 區域淋巴結(N)

    • Nx:區域淋巴結無法評價

    • N0:無區域淋巴結轉移

    • N1:有1-3顆區域淋巴結轉移

    • N2:有4顆以上區域淋巴結轉移

  • 遠處轉移(M)

    • M0:無遠處轉移

    • M1:有遠處轉移

依據不同的TNM分類,可將其區分為第0期至第4期,如下表所示(6)(7):

分期 描述 5年相對存活率
第0期 癌症僅侷限於上皮內或侵犯粘膜固有層。 近乎100%可治癒
第1期 癌細胞已侵犯到黏膜下層或侵犯到肌肉層,但未散佈穿透肌肉層。 90%以上
第2期 癌症已經穿透肌肉層至漿膜層,或大腸及直腸周圍組織大腸或直腸壁,侵入附近組織,但未擴散至附近淋巴結。 約80%
第3期 癌細胞擴散至附近的淋巴結,但沒有波及身體其他組織。 約60-70%
第4期 癌細胞已經轉移到遠端的器官,如遠端淋巴結、肝臟、肺、腹膜或卵巢等。 低於15%

 

治療大腸癌的方法

大腸直腸癌治療,最有效而且唯一可獲得治癒的方法是手術切除,手術方式包括傳統剖腹手術及微創腹腔鏡手術,兩者皆可做到根治效果。對於中、晚期病人則可採用合併治療,包含: 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標靶藥物、免疫細胞治療等,進而提高存活率(6)

大腸癌依據不同期別及轉移部位可否切除,治療方式如下(7)

分期 治療方式
第1期 為早期局部的大腸癌病人,以手術切除為主要的治療方式。
第2期
  • 一般病人,以手術切除為主要的治療方式。
第2期
(高復發風險)
  • 建議手術後接受約六個月的輔助性化學藥物治療,減少癌症復發的機率。
    • 使用Fluoropyrimidine類的藥物,如靜脈注射的5-FU、口服Tegafur (UFUR)、Capecitabine(截瘤達)為主。
    • 使用Fluoropyrimidine合併Oxaliplatin的藥物,目前使用如5-FU/Oxaliplatin、Capecitabine(截瘤達)/Oxaliplatin為主。
第3期
無法手術切除的局部晚期
或第4期
  • 以化學合併標靶藥物治療為主,需檢測腫瘤基因,如Ras、B-Raf等基因是否有突變,目前健保給付每人終生一次。
    • 有Ras基因突變: 不適合用表皮生長因子抑制劑的標靶藥物。
    • 有B-Raf基因突變: 病人的預後較差。
  • 第一線標靶藥物:
    • 表皮生長因子抑制劑(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hibitor, EGFR inhibitor): Panitumumab (Vectibix維必施)、Cetuximab(Erbitux爾必得舒)
    • 血管新生抑制劑(vascular endothelium growth factor inhibitor, VEGF inhibitor): Bevacizumab (Avastin癌思停),此類藥物不適合孕婦或哺乳中的人使用,會影響傷口癒合、用於長者可能增加血管疾病,應謹慎使用。
可以手術切除、轉移部位單純局限於肝或肺臟的第4期 經由評估手術切除局部、遠端轉移部位,合併化學標靶治療的可行性及副作用,如果經評估後病人可以接受手術合併化學及標靶等藥物治療,能有效控制腫瘤、可以大幅提升病人的五年存活率。

 

 

治療大腸癌的治療費用

如同前述,大腸癌治療方式包含手術、化療、標靶藥物等,其中大部分均有健保給付,然而若不符合健保給付條件,則可能產生額外費用,實際費用仍應諮詢醫療院所:

  • 手術(8)

    • 息肉切除等傳統手術: 健保給付。

    • 達文西機械手臂微創手術: 自費,平均20-30萬元。

  • 化療藥物,如: Capecitabine (Xeloda截瘤達)(9)(10)

    • 健保給付條件

      • 治療轉移性結腸直腸癌。

      • 第三期結腸癌患者手術後的輔助性療法,以八個療程為限。

    • 自費

      • 使用劑量與體表面積有關,每月藥費可能落於1萬至2萬。

  • 標靶藥物,如: Panitumumab (Vectibix維必施)、Cetuximab (Erbitux爾必得舒)、Bevacizumab (Avastin癌思停)(9)(10)

    • 健保給付條件

      • 經事前審查核准後使用,每次申請之療程以18週為限,全部療程36周圍上限。

    • 自費

      • Panitumumab (Vectibix維必施): 使用劑量與體重有關,每月藥費約8萬。

      • Cetuximab (Erbitux爾必得舒): 使用劑量與體表面積有關,每月藥費約12萬。

      • Bevacizumab (Avastin癌思停): 使用劑量與體重有關,每月藥費約13萬。

註: 以上費用僅列舉手術、藥物本身費用,未列入其餘營養品、預防沾黏材料、住院等費用。

 

預防大腸癌的方法

根據美國癌症協會的建議,民眾可以藉由改善生活及飲食習慣,以減少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此外,我們也會介紹補充營養素對於大腸癌的研究證據,就接著來進一步了解預防大腸癌的方法吧!

  • 生活習慣

    • 體重控制:

      研究證實,過重或肥胖會增加罹癌的風險,建議將體重控制於正常範圍(11)

    • 運動習慣:

      美國癌症協會建議成人每週要有150分鐘中度活動量的運動(如:中速騎腳踏車、跳舞、快走、慢跑),或是每週75分鐘強度活動量的運動(如:游泳、快跑、登山)。盡可能地增加運動次數和強度有助於減少大腸癌及瘜肉的發生風險(12)

    • 戒菸、限制酒精攝取:

      研究發現,長期抽菸及酗酒病人有較高的大腸癌風險。建議每日飲酒量男性不宜超過2個酒精當量,女性則不宜超過1個酒精當量(12)

  • 飲食習慣(12)(13)

    • 建議減少食用含致癌物質的肉品:

      • 加工肉製品,如:煙燻肉、香腸。

      • 高溫高油食物。

      • 適量的紅肉攝取量: 法國國家癌症研究院建議1週攝取的紅肉不要超過500克。

    • 可以多攝取富含纖維質、抗氧化物質等食物:

      • 全穀類:糙米、燕麥、薏仁等。

      • 蔬果:深黃、深綠色蔬菜以及十字花科蔬菜,如紅蘿蔔、高麗菜、花椰菜、大白菜。

      • 抗氧化物質:胡蘿蔔素、維生素C、維生素E等。

      • 蒜素:未經高溫烹煮的切片(碎)大蒜、洋蔥等,能保留蒜素而對抗大腸癌。

  • 營養素補充

    • 魚油

      魚油中富含多元不飽和omega-3脂肪酸,具有良好的抗發炎功能。一篇回顧性研究發現omega-3脂肪酸在體外研究中可以改變癌細胞傳遞訊息途徑,具有良好的預防及抗大腸癌活性,而omega-3脂肪酸目前在實際臨床應用還在持續研究中(14)

    • 維生素D

      研究顯示,若血中維生素D濃度較低,與大腸直腸癌和其他癌症的發生風險具有相關性,研究建議可以多攝取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或補充劑的方式(12)(13)。根據國健署的建議,成人維生素D每日攝取量為10微克(400IU),大於50歲則建議攝取15微克(600IU)(15)

    • 膳食纖維

      飲食在大腸癌中扮演重要角色,其中膳食纖維更是最簡單有效減少罹患大腸癌風險的飲食方式,這項結論也已由一篇針對亞洲大腸直腸癌患者地的統合性分析研究所證實(16)。根據國健署的建議,青壯年的膳食纖維每日攝取量女性為27公克,男性則為34公克(15)。

    • 益生菌

      不正常的腸道菌叢亦有可能導致大腸癌,回顧性文獻中顯示,規律攝取益生菌可以改善腸道菌叢、增加其豐富性、減少腸內慢性發炎情形,以及菌叢失調期間所產生的致癌物等多項好處(17)

      大腸癌的預防應從良好的生活習慣做起,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及高纖維食物、並維持良好的排便習慣,以建立健康的腸道環境。此外,再搭配定期篩檢,更能達到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的效果!

延伸閱讀

  1. 便秘怎麼辦?可以吃什麼?3招有效改善便秘的方法
  2. 怎樣才算便秘?便秘的原因?便秘又該怎麼辦?專科醫師來解答!
  3. 專科醫師帶你了解如何檢測腸躁症以及症狀有哪些、該如何治療

聲明:(本站所提供的訊息是以現狀為基礎,並不代表是正確、完整、及時、適當。所有資訊及產品不能被用於診斷、治療、治癒或預防任何疾病,也無法取代專業醫生的診斷及建議,對於資訊的任何錯誤、遺漏不負任何責任,亦無法對讀者應用本網站內容之結果負責。建議就身體狀況,向專業醫療人士尋求具體方案及處方,切勿拖延與濫用。)

1、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 大腸癌防治
2、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 大腸癌防治概況
3、American Cancer Society - Colorectal Cancer Signs and Symptoms
4、American Cancer Society - Can Colorectal Polyps and Cancer Be Found Early?
5、Miguel A Rodriguez-Bigas, MDMichael J Overman, MD. Overview of the management of primary colon cancer. Uptodate. Last updated: Jan 03, 2022.
6、國泰綜合醫院–大腸直腸癌
7、台灣癌症基金會–大腸直腸癌專區
8、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 - 醫療服務給付項目(111.1.28更新)
9、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 - 藥品給付規定 
10、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健保用藥品項查詢
11、Alireza Ansary Moghaddam, Mark Woodward, Rachel Huxley. Obesity and risk of colorectal cancer: a meta-analysis of 31 studies with 70,000 events. 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 2007 Dec;16(12):2533-47. doi: 10.1158/1055-9965.EPI-07-0708. PMID: 18086756
12、American Cancer Society - Can Colorectal Cancer Be Prevented?
13、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臨床營養科 賴雅琪營養師 - GET OUT 大腸癌!營養食譜設計有一套
14、Milene Volpato and Mark A. Hull. Omega-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as adjuvant therapy of colorectal cancer. Cancer Metastasis Rev. 2018; 37(2): 545–555. doi: 10.1007/s10555-018-9744-y. PMID: 29971573
15、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 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第八版)
16、Masrul Masrul, and Ricvan Dana Nindrea. Dietary Fibre Protective against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in Asia: A Meta-Analysis. Open Access Maced J Med Sci. 2019 May 31; 7(10): 1723–1727. Published online 2019 May 30. doi: 10.3889/oamjms.2019.265. PMID: 31210830
17、Lorenzo Drago. Probiotics and Colon Cancer. Microorganisms. 2019 Mar; 7(3): 66. Published online 2019 Feb 28. doi: 10.3390/microorganisms7030066. PMID: 30823471
18、腸在我心:陳致一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