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生活繁忙經常外食,加上長時間久坐等種種不健康的生活習慣,都可能導致排便不正常,甚至出現排便疼痛或出血情形,而這些症狀可能正是痔瘡的警訊!今天就讓我們來介紹究竟什麼是痔瘡,以及該如何治療及預防吧!
何謂痔瘡,造成痔瘡的原因?
肛門附近的結締組織內,由許多微血管、小動脈、靜脈叢及彈性纖維組成,受到壓力等因素產生病變,就會形成痔瘡。痔瘡以距肛門口部位約1.5公分的齒狀線為界,在齒狀線上方為內痔,下方則為外痔,內外痔同時存在則稱為混合痔(1)。
-
內痔(1)(2)
在齒狀線上面,不具痛覺神經,所以一般患者不會感覺到疼痛,可依從肛門脫垂的程度分為四級:
-
第一級: 痔核位於原處,排便時偶而會有出血或不適情形發生。
-
第二級: 痔瘡在大便時會脫出,但排便後會自行縮回去。
-
第三級: 痔瘡脫出後須以手將其推回肛門內。
-
第四級: 脫出後無法縮回,也無法以手推回復位,又稱脫肛。
-
-
外痔(2)
位於肛門齒狀線以下,有痛覺神經分布,可能無症狀或出現疼痛情形。其中,外痔又可分為以下兩種:
-
栓塞性外痔
成因: 排便時用力過度,導致外痔靜脈叢內局部血流阻塞,進而產生栓塞或血塊阻塞。
-
肥厚性外痔
成因: 在長期慢性發炎的刺激下,外痔靜脈叢內靜脈曲張,並合併周圍結締組織的慢性增生肥厚而形成。
-
由上述可知,當腹內或肛門受到壓力,周圍靜脈便可能出現腫脹進而導致痔瘡的發生,因此以下行為均可能使得直腸下端的壓力增加而提高痔瘡風險(3):
-
排便時過度用力
-
長時間坐在馬桶上
-
本身有慢性腹瀉或便秘問題
-
肥胖
-
懷孕
-
發生肛交性行為
-
纖維質攝取不足
-
長期搬重物
痔瘡症狀有哪些?
大約四成的痔瘡患者並不會出現症狀,而有症狀的病人則常見以下幾種情況(2)(4):
-
血便
痔瘡出血通常是無痛的,可能在排便時自發性的出血,並呈鮮紅色。在極少數情況下,慢性失血可能導致缺鐵性貧血,進而發生虛弱、頭痛、易怒、疲勞等問題。
-
輕微大便失禁
若內痔脫垂,則可能導致直腸內含物滲漏並排出黏液,使得肛門周圍有脹滿感。
-
肛門周圍皮膚刺激或搔癢感
外痔周圍的皮膚因難以清潔,可能導致糞便與皮膚長時間接觸並引起局部刺激;而內痔若被柱狀上皮所覆蓋,則會導致粘液附著在肛門周圍皮膚上而引起搔癢。
-
急性發作的肛門疼痛
外痔比內痔更常發生血栓形成的突起,且通常伴隨著嚴重疼痛症狀。
如何判定是痔瘡?
若出現以上相關症狀,應尋求專業醫師進行鑑別診斷,而判定痔瘡的方式會搭配理學檢查以及肛門鏡等內視鏡檢查(1)(2)。
理學檢查 | 觀察肛門及其周圍有無血、膿、黏液、脫出痔瘡或腫脹、肛裂等。 會請病患假裝用力排便以增加腹壓,來觀察內痔、直腸息肉及脫垂等現象。 |
肛門鏡檢查 | 肛門鏡可以將肛門內外均仔細檢查,鑑別是內、外或混合痔及其大小,也可以診斷是否有肛裂等情形。 |
痔瘡自己會好嗎?還是要手術?
所有類型的痔瘡患者均建議接受最基本的保守治療,包含:增加纖維攝取、多補充水分、搭配使用軟便劑、局部塗抹肛門藥膏或塞劑等。大部分輕微的痔瘡患者便能因此痊癒,然而較嚴重的痔瘡則可能需要進行手術,以下介紹嚴重程度不同的痔瘡及相對應的治療方式(5):
嚴重程度 | 治療方式 |
|
大多對保守治療反應良好,不需要進一步治療。 |
|
建議門診手術治療,包含: 橡皮圈結紮術、硬化劑注射治療與紅內線光凝結法(infrared coagulation)。 |
|
如果保守治療失敗,則應進行痔瘡的手術切除。 |
註: 所有痔瘡患者均應增加纖維攝取、多補充水分! |
如何預防痔瘡?有哪些方法?
除了了解痔瘡的成因及症狀外,痔瘡的預防方法又有哪些呢?就讓我們分別從生活型態改善及營養素的研究證據來介紹吧!
-
生活習慣(1)(6)
1、保持肛門處清潔、乾燥,如廁後用水沖洗肛門。
2、使用溫水坐浴,可促進肛門周圍血液循環,進而幫助消腫、止痛。
3、固定排便的時間。
4、排便時,最多坐在馬桶上5-10分鐘,不要閱讀書報雜誌或滑手機。
5、經常潤滑肛門,如: 以凡士林塗肛門內半吋處,切忌以手抓癢,以免損害靜脈管壁。
6、維持規律運動習慣。
-
飲食習慣(1)(6)
1、多攝取水分及纖維食物,如: 水果蔬菜、麩皮麥片和全穀麵包等,以防止大便硬結致使排便困難。
2、肉類、動物脂肪、酒精、咖啡、辛辣食物、啤酒及可樂等可能導致便秘的食物不宜過量攝取。
-
營養素補充
1、膳食纖維
納入多項隨機臨床試驗的系統性回顧研究顯示,增加纖維攝取量可以改善痔瘡出血和輕度脫垂的症狀(7)。另外,有研究更明確指出,痔瘡患者每天應攝取20至30克的膳食纖維,並搭配1.5至2公升的水分補充。兩者可以協助產生柔軟的糞便,減少排便時需耗用的力氣,且效果可在六週左右時顯現出來(8)。而根據國健署的建議,青壯年的膳食纖維每日攝取量女性為27公克,男性則為34公克(9)。2、益生質
益生質(prebiotics,或稱益生元),可以透過刺激某些好菌種的生長來改變體內菌落群的組成,可作為好菌生存的來源且具有健康益處的物質(10)。有研究發現,可溶性纖維作為益生質,經益菌發酵後,會產生短鏈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 SCFAs),可以進一步降低結腸內的酸鹼值,有助於體內益菌生長,被認為有改善身體慢性發炎的效果(11)。另外,有回顧性研究指出,益生質可以改善大便稠度、排便次數和腹脹情形,其改善便秘對於痔瘡有幫助(12)。益生質與益生菌一起搭配更能有效預防痔瘡的發生。3、維生素C
維生素C為眾人耳熟能詳的水溶性抗氧化物,有研究顯示,痔瘡患者體內的膠原蛋白濃度比正常人低,而維生素C是體內合成膠原蛋白的營養素之一,可以協助支撐結締組織、強化血管壁,因此痔瘡患者或許可考慮適量補充維生素C(13)。4、類黃酮(Flavonoids)
類黃酮存在於各種植物中,具有抗氧化作用。早期研究指出,類黃酮可以增加血管張力、降低靜脈容量、促進淋巴引流等作用,可能有助於降低痔瘡的風險(14)。另一篇臨床試驗則發現,類黃酮的萃取化合物(像是芸香苷、橙皮苷和槲皮素)可用於治療痔瘡出血症狀,且安全性相當高(15)。
不適當的排便習慣及不健康的生活型態均可能導致痔瘡的生成,因此平常便應多攝取纖維質及水分。若真的發生痔瘡相關症狀,則要及早尋求醫師協助,找到合適的方式加以治療,避免更嚴重的後果或復發的可能性。
延伸閱讀
聲明:(本站所提供的訊息是以現狀為基礎,並不代表是正確、完整、及時、適當。所有資訊及產品不能被用於診斷、治療、治癒或預防任何疾病,也無法取代專業醫生的診斷及建議,對於資訊的任何錯誤、遺漏不負任何責任,亦無法對讀者應用本網站內容之結果負責。建議就身體狀況,向專業醫療人士尋求具體方案及處方,切勿拖延與濫用。)
1、淺談現代人難以啟齒的隱疾~痔瘡~ 基層醫學;21卷9期(2006/09/01) ,P244 – 248. DOI:10.6965/PMCFM.200609.0244
2、Ronald Bleday, MD Elizabeth Breen, MD. Hemorrhoid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diagnosis. Uptodate. Last updated: May 12, 2020.
3、Mayo Clinic. Hemorrhoids-Symptoms&Causes. Accessed by 2022/2/16.
4、Riss S, Weiser FA, Schwameis K, Riss T, Mittlböck M, Steiner G, Stift A. The prevalence of hemorrhoids in adults. Int J Colorectal Dis. 2012 Feb;27(2):215-20. Epub 2011 Sep 20. doi: 10.1007/s00384-011-1316-3. PMID: 21932016
5、Ronald Bleday, MD Elizabeth Breen, MD. Home and office treatment of symptomatic hemorrhoids. Uptodate. Last updated: Oct 05, 2021.
6、Mayo Clinic. Hemorrhoids-Diagnosis&Treatment. Accessed by 2022/2/16.
7、Alonso-Coello P, Guyatt G, Heels-Ansdell D, Johanson JF, Lopez-Yarto M, Mills E, Zhou Q. Laxatives for the treatment of hemorrhoids.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05 Oct 19;(4):CD004649. doi: 10.1002/14651858.CD004649.pub2. PMID: 16235372
8、F Moesgaard, M L Nielsen, J B Hansen, J T Knudsen. High-fiber diet reduces bleeding and pain in patients with hemorrhoids: a double-blind trial of Vi-Siblin. Dis Colon Rectum. Jul-Aug 1982;25(5):454-6. doi: 10.1007/BF02553653. PMID: 6284457
9、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 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第八版)
10、Usha Vyas and Natarajan Ranganathan. Probiotics, Prebiotics, and Synbiotics: Gut and Beyond. Gastroenterol Res Pract. 2012; 2012: 872716. doi: 10.1155/2012/872716. PMID: 23049548
11、Rebecca F McLoughlin, Bronwyn S Berthon, Megan E Jensen, Katherine J Baines, Lisa G Wood. Short-chain fatty acids, prebiotics, synbiotics, and systemic inflamm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m J Clin Nutr. 2017 Sep 1;106(3):930-945. doi: 10.3945/ajcn.117.156265. PMID: 28793992
12、Maliha Naseer, Shiva Poola, Suleyman Uraz, Veysel Tahan. Therapeutic Effects of Prebiotics on Constipation: A Schematic Review. Curr Clin Pharmacol. 2020;15(3):207-215. doi: 10.2174/1574884715666200212125035. PMID: 32048977
13、S Willis, K Junge, R Ebrahimi, A Prescher, V Schumpelick. Haemorrhoids - a collagen disease? Colorectal Dis. 2010 Dec;12(12):1249-53. doi: 10.1111/j.1463-1318.2009.02010.x. PMID: 19614671
14、Varut Lohsiriwat. Treatment of hemorrhoids: A coloproctologist’s view.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5 Aug 21; 21(31): 9245–9252. Published online 2015 Aug 21. doi: 10.3748/wjg.v21.i31.9245. PMID: 26309351
15、Italo Corsale, Paolo Carrieri, Jacopo Martellucci, Alessandro Piccolomini, Luigi Verre, Marco Rigutini, Sonia Panicucci. Flavonoid mixture (diosmin, troxerutin, rutin, hesperidin, quercetin) in the treatment of I-III degree hemorroidal disease: a double-blind multicenter prospective comparative study. Int J Colorectal Dis. 2018 Nov;33(11):1595-1600. doi: 10.1007/s00384-018-3102-y. Epub 2018 Jun 22. PMID: 29934701